鉅大LARGE | 點擊量:278次 | 2024年01月26日
鋰電行業進入快速膨脹階段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用這句話來形容現在的鋰電行業再合適不過。
權威機構、業內人士曾給鋰電行業描繪了一個充滿想像力的美好未來:2013年鋰離子電池整體市場規模將達741.7億元,同比增長33.2%,未來三年市場規模增速均會保持在30%以上,到2015年中國鋰電市場規模將突破1000億元。然而,這或許只是“看上去很美”。
上證報記者昨日從今年規模最大的鋰電行業盛會——第三屆高工鋰電產業高峰論壇上獲悉,今年鋰電行業在面臨激烈價格戰導致原材料、設備價格驟降壓力的同時,還遭遇國內外企業蜂擁而入搶市場,以及政策不明朗、需求低于預期等多方面問題,鋰電企業的日子并不好過。
行業快速膨脹
據了解,目前鋰電上游有設備、材料等企業,而從正極、負極、電解液、薄膜四大關鍵材料企業數量變化情況便能窺見鋰電行業投資之熱。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正極材料企業現已接近200家,據說沒有一家賺錢的,負極材料和隔膜企業加起來有350家,電解液產業大佬正在探討這個產業到底應該留下幾家……”高工鋰電總裁張小飛昨日在論壇上表示,現在鋰電行業出現非常嚴重的問題,各種企業蜂擁而入,很多企業同時研發、生產幾個產品,根本找不到重點。
談及行業投資過熱,行業知名設備廠商東莞鴻寶鋰電科技營銷總監張力對上證報記者說,他每天都能遇到很多新設立的企業向其購買設備,其中一大部分企業甚至不知道未來公司生產什么產品、客戶是誰,而是先買上設備、布置好廠房,拍上幾張光鮮的照片,再去尋找客戶。“不少客戶因沒有業務,設備長期擱置而找上門來請求低價回收。”
中科院研究員陽如坤也表示,2011年中國動力鋰電池產能僅為20億安時,預計2015年產能將達到50億安時,目前中國鋰電池制造產業低端產能過剩,產業集中度不足,資源消耗型企業居多。
產品價格大降
行業迅速膨脹直接帶來產能過剩問題,高工鋰電產業研究所(GBII)預計,到2015年,巨大的規劃產能釋放意味著至少夠50億部iphone5或者300萬輛純電動車一年的使用量。隨著產能大幅釋放,企業之間的惡性競爭愈演愈烈,各種材料價格都出現了大幅下降。
杉杉股份旗下東莞杉杉電池材料公司總經理黃繼宏表示,無論正極、負極還是電解液等,價格都已大降。例如,正極材料種類中鈷酸鋰從2008年的60萬元/噸降到目前的18萬元/噸,三元材料從最高30萬元/噸跌到現在每噸不到14萬元,磷酸亞鐵鋰從最高20萬元/噸跌到現在10萬元/噸,負極材料中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也跌了30%,隔膜價格更是從當初的20元/平方米跌到現在的3元/平方米,另外,2011年至2013年電解液價格下降幅度超過70%。
跟隨產品價格走低的是企業毛利率及業績。新宙邦副總裁周艾平對記者表示,今年公司電解液銷量增長20%左右,但由于價格下降30%-40%,整體銷售業績下降10%。
多家鋰電上市公司三季報也顯示凈利潤出現下滑,其中南洋科技凈利潤同比下降45.9%,成飛集成下降41.17%,當升科技、新宙邦分別下降13.66%、7.6%。
差異化競爭才是出路
據了解,日本、韓國與中國為世界三大鋰離子電池生產國,其中中國在全球市場占據三成左右市場份額。然而,盡管我國鋰電產業在全球市場中能夠分得一杯羹,但國內的鋰電池主要占據低端產品市場,處于大而不強的境地。同時,由于看到中國巨大的市場,三星、LG等國際鋰電巨頭紛紛在中國進行投資,欲搶占市場。在國內價格戰正酣和外企虎視眈眈的雙重壓力下,國內企業該如何應對?
“差異化競爭一定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同質化競爭只會帶來惡性競爭和更低的行業利潤。”江西正拓新能源公司CTO楊劍鋒表示,差異化競爭要有強大的研發技術團隊,并形成獨具特色的技術體系,同時擁有專業化的市場、銷售團隊。
滄州明珠隔膜事業部總經理谷傳明也表示,隨著大量企業涌入,未來隔膜企業的競爭首先是質量的競爭,那些能夠建立起嚴格的質量體系,能夠進入行業排名靠前的鋰電企業供應鏈的企業才會勝出,其他企業幾年內將消失。
杉杉股份則實施了細分目標市場的策略。黃繼宏介紹,公司在成本品質管理、營銷、客戶、服務等方面均已經實施了差別化管理。另外,多位與會人士認為,鋰電企業亟需形成上下游深度合作的供應鏈,用合理機制保護雙方利益。
據了解,目前鋰電80%都應用于移動數碼產品類,其余則應用于電動汽車、工業儲能、等領域。而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數碼類鋰電子電池每年都有15%以上的增長率。另外,隨著新一輪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出臺以及國家對新能源領域的大力支持,鋰電行業未來幾年市場前景日趨明朗。
GBII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儲能鋰電池市場規模為15.6億元,同比增長46%,預計全年規模將達20億元,增長43%,其中,通信儲能市場規模同比增長超過100%。預計到2016年中國儲能鋰電池規模將達45億元,比2012年增長321%。
不過,谷傳明認為,五年內移動通訊類鋰電池仍將占據主導地位,但新能源汽車及工業儲能將快速發展,5年之后有望占據鋰電三分之一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