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221次 | 2023年08月14日
刀片電池春天才剛剛開啟
日前,韓國現代汽車發生了一次回收,涉事產品均為新能源產品,目前已經發生了十余起起火事故,現代官方預計此次回收規模將達到3.3萬臺。
這是現代汽車繼去年10月在全球回收7.7萬輛KONA電動汽車進行電池相關軟件升級后,第二次因電池問題大規模回收同款車型。該款車型的中國版名為昂西諾,由現代的重慶工廠直接生產,目前現代并未透露海外方面的回收計劃。
據悉,此次回收的產品所搭載的是LG化學旗下的動力電池,該類型電池在現代新能源產品中搭載權重最大,同時LG也是特斯拉、大眾等全球知名汽車制造商的電池供應商。有數據顯示,從2017年8月到2019年末,韓國就已經發生過27起電動車火災事故,其中搭載LG化學動力電池的產品占比達到了63%。
其實早在兩年前,全球知名調研機構SNEResearch就在研究報告中提示稱,LG化學未來盈利或將因為儲能電池火災事故而產生的非經常性虧損呈現大幅下降的態勢。
不過,近年來新能源市場的蓬勃發展,帶動著上游動力電池廠商業務體量幾何狀增加,在高速發展的過程中,生產商對于動力電池本身的安全性或多或少都有所忽略。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并且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全球頭部動力電池供應商LG化學、松下和寧德時代部分體量都站隊三元鋰電池。眾所周知,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一直以來有兩大技術路線,一個就是三元鋰電池,其優點是能量密度高,但安全性差;另一個則是磷酸鐵鋰電池,其優點是安全性高,但能量密度差。
因此在錨定企業發展所遵循的技術路線上,很多企業為了能夠讓車輛達到目標市場相關法規所標定的續航,往往選擇風險更高的三元鋰電池進行生產,畢竟困擾磷酸鐵鋰電池能量密度的短板最終都會造成產品續航上的缺失,繼而導致在市場競爭中失敗。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我們的本土電池供應商寧德時代,在磷酸鐵鋰電池被三元鋰沖擊之后,其選擇了轉換技術路線,并且憑借三元鋰電池入主各大造車新勢力的供應商體系。
同樣的,寧德時代也避免不了車輛自燃事故帶來的困窘。比如2019年5月、6月發生的蔚來ES8多起自燃事故,迫使蔚來不得不對當時ES8交付體量的1/4進行回收;2020年8月,廣州的一輛小鵬G3起火并發生兩次爆燃,同樣搭載的是寧德時代電池。
有意思的是,在消費者重新討論三元鋰和磷酸鐵鋰誰主沉浮的時候,寧德時代也逐漸減少了三元鋰電池業務的權重,從目前的消息來看,繼特斯拉Model3磷酸鐵鋰版之后,小鵬P7、蔚來或將都考慮推出磷酸鐵鋰版車型。
事實上,就動力電池技術創新方面,動力電池廠商從未停止過優化。一般來說,對于產生化學反應轉化能量種類的事物,科研領域長期遵循的是先化學手段后物理手段的方式進行優化。
比如內燃機技術層面,在長達一百多年的不斷技術進階的過程中,外國廠商幾乎將四沖程技術做到了極致,運用化學手段改變內燃機材質的方式已經不足以增強整機的熱效率,而為了能夠進一步讓內燃機吃得少干得多,廠商開始運用輕量化設計、可變正時氣門、增強缸內噴壓壓力等物理方式進行,以此保證在不改變發動機效能的同時,符合不斷嚴苛的排放法規。
同理,動力電池技術的優化思路也是經過了先化學后物理的手段。從磷酸鐵鋰到三元鋰,鋰這種金屬元素得益于其較小的密度和活潑的極化屬性,使得三元鋰電池擁有了更好的能量密度,不過成也蕭何敗蕭何,鋰元素的過分活躍導致電池的安全性逐漸降低,動力電池起火引發的車輛自燃不在少數。
更讓業內憂心的是,鋰元素的價格不僅不便宜,漲價就從未停止過,被稱作稀有輕金屬元素。如果大量采用用料較大的鋰元素生產動力電池,無論廠商如何降低成本或者直接并轉嫁給下游,都會很快達到成本邊際。
好在,國內還是有部分廠商從一開始就認識到了這一點,對三元鋰電池的技術路線并沒有過分推崇,并且逐步探索改良優化磷酸鐵鋰電池的可能。比如比亞迪在2020年3月底,正式推出了刀片電池。
這一類別的電池設計思路在于,用結構優化的方式,將電芯數量逐步壓縮,大幅提升電池體積利用率;同時其去掉了模組這一層中間結構,將電池復雜的系統轉化為簡單系統,增強了電池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而在針刺穿透測試中,這一電池經過穿刺不產生明火,無煙,同時電池表面維持30-60℃,徹底擺脫了傳統動力電池遭遇結構性破壞而產生的熱失控事故。
國內券商巨頭在給到比亞迪的研報中,稱刀片電池的出現讓比亞迪在整車品牌價值之外,發掘出了更大的供應鏈潛在價值,同時在對企業的風險提示中,除了生產經營的一般風險提示外,并沒有強調因動力電池技術造成的未來盈利損失。
目前,搭載刀片電池的比亞迪漢EV車型備受市場追捧,銷量持續過萬,成為國產新能源轎車的領跑者,緊追特斯拉Model3。
應該來說,在新能源風口之下,隨著新能源車型保有量的不斷增加,消費者最關心的仍然是動力電池的安全性,就像對汽車的碰撞測試一樣,百公里綜合油耗多一升兩升,絲毫不及氣囊是否正常打開、A柱碰撞是否彎折來得更揪心。所以在新能源時代,動力電池的制造最終還是要回歸到安全的宗旨,以比亞迪為代表的穩健派或將厚積薄發。
上一篇:對汽車蓄電池五大損傷案例
下一篇:為了防止熱失控,應該做什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