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2036次 | 2018年12月08日
簡要介紹燃料電池電堆及其核心零部件
催化劑
催化劑是燃料電池的關鍵材料之一,其作用促進氫、氧在電極上的氧化還原過程。目前最好的催化劑仍是Pt和Pt基催化劑。
陽極反應:陽極電催化劑表面的氫氣氧化反應(HOR),整體氧化反應可以表示為:
陰極反應:陰極電催化劑表面的氧還原反應(ORR),整體反應可表示為:
目前最好的催化劑仍是Pt和Pt基催化劑,當前鉑金用量已經降至可接受水平,根據DOE數據,2015年Pt含量達到0.16g/kw,質量比活性大于0.5A/mg。
本田FCV燃料電池催化劑Pt含量降至0.12g/kw,豐田Mirai燃料電池催化劑Pt含量達0.175g/kw。
Pt質量比活性可以通過提高表面Pt的面積比活性來改善,改變表面Pt面積比活性的重要理論指導是Pt與其他金屬發生相互間作用后,Pt原子的幾何結構和電子結構發生改變。
主要研究方向有Pt合金催化劑、Pt單層催化劑、Pt納米管和Pt核殼等:研究非Pt催化劑替代,包括鈀基催化劑和非貴金屬催化劑。
氣體擴散層
多孔氣體擴散層將膜電極組合體夾在中間,主要起氣體擴散的作用。
多孔擴散層的主要功能包括:
①實現氣體在催化層表面的擴散;
②提供機械支撐;
③導通電流;
④排除反應生成水。
擴散層的材質是經疏水材料處理的碳基材料(碳紙或碳布)。疏水材料的作用是防止水在擴散層孔中積聚,影響氣體擴散。
不同擴散層材料性能指標
氣體擴散層通常由基底層和微孔層組成,基底層通常使用多孔的碳纖維紙、碳纖維織布、碳纖維非紡材料及碳黑紙,也有的利用泡沫金屬、金屬網等來制備,主要起到支撐微孔層的催化層的作用,微孔層主要是改善基底層孔隙結構的一層碳粉,目的是降低催化層和基底層之間的接觸電阻,使得流道氣體以及產生水均勻分配。
工藝方面,氣體擴散層所用炭紙初坯的制備方法可分為兩種:濕法和干法。
濕法造紙技術制備的擴散層用炭紙具有良好且均勻的大量孔隙,能夠通過調節酚醛樹脂的量來控制孔隙率的大小,有利于加工成滿足實際需求的炭紙。
濕法制碳紙工藝
雙極板
雙極板也叫做流場板,是構成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重量和體積的主要部分。
它的主要作用有:
1)把反應物通過機加工的通道送到膜電極組,
2)將反應物擴散到電極表面,
3)收集電化學反應產生的電流。雙極板需要有良好的導電性和導熱性,良好的力學強度和化學穩定性。
現在也有大量開發新材料的研究,其目的是減輕雙極板的重量,從而提高燃料電池的功率密度,但均有一定的缺點。
雙極板上的流道對于雙極板的性能非常重要,不同幾何形狀的流道在反應物的導流上具有重要影響。
雙極板是電堆中的“骨架”,與膜電極層疊裝配成電堆,在燃料電池中起到支撐、收集電流、為冷卻液提供通道、分隔氧化劑和還原劑等作用。雙極板材料主要包括石墨、金屬以及復合材料三類。
石墨基雙極板在燃料電池的環境中具有非常良好的化學穩定性,同時具有很高的導電率,是目前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研究和應用中最為廣泛的材料。
金屬材料相比石墨材料具有更好的導電和熱傳導性能,同時金屬材料良好的機加工性能會大大降低雙極板的加工難度。
復合材料雙極板能較好地結合石墨板與金屬板的優點,使電堆裝配后達到更好的效果。
三種常用雙極板性能比較
乘用車燃料電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需求,金屬雙極板相較于石墨及復合雙極板具有明顯優勢。
如日本豐田Mirai燃料電池汽車用金屬雙極板PEMFC模塊的功率密度達到3kW/L,英國IntelligentEnergy的新一代EC200-192金屬雙極板燃料電池模塊的功率密度達到5kW/L。
金屬雙極板使PEMFC模塊的功率密度大幅提升,金屬雙極板已成為乘用車燃料電池的主流雙極板。目前金屬雙極板主要供應商有瑞典Cellimpact、德國Dana、德國Grabener、美國treadstone等。
雙極板上的流道
為了增大反應面積,可以將燃料電池內部設計成多種不同的“流道”,使得在體積一定的情況下,反應接觸的面積更大,相應的效率也更高。“流道”的設計如下圖所示。
雖然單體燃料電池結構比較簡單,但燃料電池堆的運作實際上非常復雜。燃料電池系統中還具有發揮水管理、熱管理和功率調節等作用的組件,各組件構精密配合方能完成燃料電池的能量轉換,并且事先還需要反復和精準的計算機模擬。
例如,如果沒有良好的水管理,燃料電池水產生和水除去將失去平衡。質子交換膜在濕度為30時氫離子導電率嚴重下降,15時成為絕緣體。
而反應產生的熱量很可能加劇水的蒸發,因此需要加濕器來進行加濕。而同時,陰極產生的水則容易淹沒電池,導致氧氣(空氣)無法擴散到電極,降低工作性能。
上一篇:一塊光伏電池板一年能發多少電
下一篇:鋰氧電池的成功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