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343次 | 2018年12月29日
鋰電池行業需警惕產能過剩
2015年,新能源汽車產量屢創新高,帶動原料采購量猛增,2015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量達34.04萬輛,較上一年增長3.3倍。但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2015年1-11月全國鋰離子電池行業累計完成產量同比減少0.75%。供需緊張的市場關系造就了2015年產業加碼和增產的季候風。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已有和建成未投產的產能已達到330億瓦時,并且有進一步擴大產能的趨勢,未來將釋放的產能巨大。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鋰業分會統計,2016年下半年動力電池或將實現基本平衡,2017年即可能出現總體過剩。
火爆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帶動了實體經濟的發展,其核心部件鋰電池也吸引著資本市場的目光,2015年鋰電行業的上市公司股價隨之大幅上漲,這不僅受到證券行業的關注更引起了基金公司等資本市場的聚焦。行業的興衰,資本無疑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015年以來,不管是外資企業還是內資企業在鋰電投資領域頻率和額度多呈現出了增長的態勢。其中一些外資、基金、風投及非有色行業上市企業也注意到了中國鋰電池產業的投資機會,并已經開始在一、二級市場上進行相關投資,包括購買股票、資產重組、產業并購、股權投資等。新近入行的如拓邦股份、眾和股份、冠城大通、雅化集團、斯太爾等主營業務均不屬于鋰電行業的企業,2015年也正式進軍了鋰電行業,攻城掠地而滿懷激情地通過并購或設立子公司等多種形式涉足鋰資源、鋰電材料、鋰電池等領域。
資本盛宴,推動了投資者對鋰電行業的關注度,可以預見的龐大市場前景吸引了各路資本進入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BMS、材料及設備等各個細分領域。資本投入要效益的回報,鋰電企業如何運用資本,如何實現全方位共贏,使之實現產業升級、適應市場需求才是立身之本。試想當資本得到回報離場時,企業依舊可以闊步向前,不受影響,或許這才是資本帶給企業更大的收益。天下無不散之宴席,所以,企業應充分利用資本運作,服務好實體經濟,打好時間差,為行業健康發展鋪平道路。
綠色發展是近幾年國家強調的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如何做好這門功課是鋰行業的當務之急。“跨界玩車”是2015年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新潮流,首當其沖的是互聯網企業,2015年“BAT”等各大互聯網公司先后發布“造車”計劃,力求打造“互聯網智能汽車”概念;經驗豐富占領高地的行業制造企業,多氟多、寧波杉杉、億緯鋰能、西部資源、中聚電池、江特電機、比克電池、廈門華鋰等多元化企業進軍新能源汽車行業。隨著跨界和產業鏈的延展,企業如何做好主業,在提升續航里程上同時提高安全系數,解決核心技術問題,風尚潮流過后實用性能更被消費者接受,不造成產能浪費,才是產業持續健康發展之道。
上一篇:反裝劣質干電池會爆炸
下一篇:鋰電池與隔膜行業發展前景十分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