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857次 | 2019年02月25日
動力電池回收利用迎三重利好
2月26日,工信部等九部委印發了《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以下簡稱《暫行辦法》),至此新能源汽車界一直熱切期盼的電池回收利用政策正式出爐。
筆者認為,《暫行辦法》體現了國家對于新能源汽車產業高度重視的一貫性。其中,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汽車生產企業承擔動力蓄電池回收的主體責任等要求,為新能源汽車行業開辟了預期明確的發展新空間;對于電池企業,《暫行辦法》明確了模組化電池技術的發展方向,企業協同也將成行業發展的重要助力。
整體來看,《暫行辦法》的出臺有助于打造跨界融合、深度合作的新能源汽車行業生態體系,同時也為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帶來了實際利好。
1動力電池模組化研發落地進程提速
《暫行辦法》規定主要責任由汽車企業承擔,電池企業則須“履行相關責任”。盡管是以回收環節為主,但其將對動力電池行業的技術發展方向產生以下兩方面的指引作用。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第一,模組化、易拆解的設計將成為電池模組技術的發展方向。《暫行辦法》要求,動力蓄電池生產企業應采用標準化、通用性及易拆解的產品結構設計,協商開放動力蓄電池控制系統接口和通訊協議等利于回收利用的相關信息,對動力蓄電池固定部件進行可拆卸、易回收利用設計。
筆者認為,基于剛性焊接制備模組的傳統工藝或將受到挑戰,而具有通用性的模組技術可能會進一步得到市場青睞,取得更大的份額,使得該類技術行業集中度提升。
第二,電池企業與新能源汽車企業、儲能企業之間的協作將進一步深入。
《暫行辦法》要求開放電池控制系統接口和通訊協議,使得電池企業與回收端的儲能/能源類公司的合作可能性進一步增大。此外,《暫行辦法》要求電池企業應向汽車企業提供電池拆解、貯存、回收方面的信息,并與汽車企業合作共同對電池進行編碼,建立信息追溯系統,這將有助于了解電池使用歷史、減少電池回收時的分析工作量,從而使電池回收利用更為高效。
2動力電池回收處理權責爭論定調
此前,業內對電池回收問題一直有著廣泛討論,大家普遍憂慮近幾年內迅速上漲的新能源汽車電池裝機量在服役結束后可能帶來的環境、經濟問題。然而上述問題應由誰來牽頭負責以及如何解決一直存在爭議。傳統思維中,電池企業常常認為,電池已經銷售給了汽車企業,理應由汽車企業來負責使用之后的處理工作;而汽車企業則熱情不足,更希望由對電池更了解的電池企業來做回收處理工作。
對此,《暫行辦法》對汽車企業在電池回收處理的責任方面作出了明確規定,要求汽車生產企業承擔動力蓄電池回收的主體責任,相關企業在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各環節履行相應責任,保障動力蓄電池的有效利用和環保處置。
《暫行辦法》還提出,汽車生產企業應建立維修服務網絡,滿足新能源汽車所有人的維修需求,并依法向社會公開動力蓄電池維修、更換等技術信息。
此外,汽車生產企業還應建立動力蓄電池回收渠道,負責回收新能源汽車使用及報廢后產生的廢舊動力蓄電池。具體來講,汽車生產企業應建立回收服務網點,負責收集廢舊動力蓄電池,集中貯存并移交至與其協議合作的相關企業。
可見,九部委對于電池回收處理權責的爭論定了調,即汽車企業應承擔主體責任,并與該領域中的各相關企業展開密切合作。筆者認為,明確電池回收處理權責問題,將會給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長遠發展帶來以下利好:
第一,汽車企業牽頭負責是汽車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體現。汽車、交通行業是人類工業體系中的重要環節,創造了豐厚的產值,對于整個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福祉自然也須承擔相應的義務。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領域改革、轉型力度不斷加大,主動承擔產業升級、環保等相關責任也將進一步鞏固汽車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有利于該行業持續受到國家重視,得以長期健康發展。
第二,《暫行辦法》消除了行業發展的不確定性。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在近年來一直是行業討論的焦點,服役結束的電池雖有經濟價值,但也存在使用風險。若無明確的政策指導,行業各方就無法有效開展電池回收工作。明確權責后將形成汽車企業牽頭、多方配合的行業生態,從而為行業發展方向奠定了基調,可使社會資源有序配置,共同推動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
第三,打通全產業鏈,優化利用電池經濟價值,提高新能源汽車的經濟性和競爭力。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退坡已成定局,各環節對成本下降的需求給材料企業、電池企業、電控企業、汽車企業都帶來了壓力?,F階段動力電池技術雜亂不統一,回收規模效應無從體現,梯次等利用技術還不成熟,這些因素都導致了電池無法有效回收利用,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一定程度上也從末期殘值環節削弱了新能源汽車的經濟性。而《暫行辦法》的出臺,至少為該問題的解決給出了一個明確的前進方向,有助于指引電池回收利用行業快速走上正軌。
3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構建與資源整合
融合、創新、發展是當今中國提倡的理念。在此背景下,諸多行業都在努力開拓轉型發展的新方向。其中,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更為迅速直觀,且行業體系的構建已初見成效。新能源汽車行業涉及到多個學科與行業,發展空間十分廣闊,諸多技術、運行模式有待開發、落地。
為進一步促進行業內各環節企業的合作,《暫行辦法》提出,鼓勵汽車生產企業、電池生產企業、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與綜合利用企業等通過多種形式,合作共建、共用廢舊動力蓄電池回收渠道;汽車生產企業與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等合作,共享動力蓄電池拆卸和貯存技術、回收服務網點以及報廢新能源汽車回收等信息;鼓勵電池生產企業與綜合利用企業合作,在保證安全可控前提下,按照先梯次利用后再生利用原則,對廢舊動力蓄電池開展多層次、多用途的合理利用,降低綜合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升綜合利用水平與經濟效益,并保障不可利用殘余物的環保處置。
盡管《暫行辦法》在合作方面給出的主基調仍以“鼓勵”為主。但筆者相信,隨著行業不斷發展,將會有更多相關政策出臺、落地,行業合作將會得到更多的政策利好。此次九部委的聯合發文更是體現了政府各部門高度重視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的一致態度,也說明了國家層面已非常重視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的構建與資源整合,今后也將會從政策層面進一步給予更多支持。
總體來看,《暫行辦法》從動力電池服役末端環節入手,明確了電池回收利用行業的責任承擔、合作模式、技術發展方向,體現了國家對于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高度重視。這將有助于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生態體系,促進其與相關行業開展更廣泛的協作,使得該行業更快更強的發展,為新能源汽車成為“中國創造”的代表名片再添動力。
上一篇:中國動力電池回收市場的相關調研
下一篇:動力電池進入了全生命周期管理末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