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9436次 | 2019年02月25日
干電池的內部構造介紹
干電池的鼻祖在19世紀中期誕生。1860年,法國的雷克蘭士(GeorgeLeclanche)發明了碳鋅電池,這種電池更容易制造,且最初潮濕水性的電解液逐漸用黏濁狀類似糨糊的方式取代,于是裝在容器內時,“干”性的電池出現了。
1887年,英國人赫勒森(WilhelmHellesen)發明了最早的干電池。相對于液體電池而言,干電池的電解液為糊狀,不會溢漏,便于攜帶,因此獲得了廣泛應用。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干電池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大的家族,到目前為止已經約有100多種。常見的有普通鋅-錳干電池、堿性鋅-錳干電池、鎂-錳干電池、鋅-空氣電池、鋅-氧化汞電池、鋅-氧化銀電池、鋰-錳電池等。
對于使用最多的鋅-錳干電池來說,由于結構的不同又可分:糊式鋅-錳干電池、紙板式鋅-錳干電池、薄膜式鋅-錳干電池、氯化鋅鋅-錳干電池、堿性鋅-錳干電池、四極并聯鋅-錳干電池、迭層式鋅-錳干電池等。
日常使用的干電池是一種鋅錳電池,也叫碳鋅電池.它的構造是:負極為鋅做的圓筒,做成筒狀的目的是用來儲存電解液等化學藥品.正極是一根碳棒,它的周圍被二氧化錳,碳粉和氯化銨的混合劑所包圍,總稱為"碳包".碳包和鋅筒之間填充著氯化銨,氯化鋅的水溶液和淀粉等組成的糊狀物,稱為電糊.電糊中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銨,它相當于伏打電池的稀硫酸溶液.電糊中的氯化鋅的作用是增加溶液中的鋅離子濃度,緩和氯化銨對鋅筒的腐蝕,延長電池的使用時間.電池口上用瀝青,松香等釀成的封口劑封牢.封口的目的是防止電池內部的水分散發和外部水分侵入,避免電解液外流,使干電池便于攜帶,以及防止碳包和鋅筒短路.干電池工作時,由于鋅和氯化銨發生化學反應而產生電能。
上一篇:磷酸鐵鋰電池的7大優勢
下一篇:太陽能電池板有哪些原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