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318次 | 2019年05月10日
電動車“隨時充”和沒電再充,哪個更傷害電池?
電動車的新國標已經推出很長時間了,很多人也響應著政策,購買了符合標準的電動自行車。雖說出行的速度上要慢上很多,但安全上卻可以得到更好的保障。
很多人吐槽著電動車的續航能力不行,其實新國標電動車是帶有腳踏板的,這樣就可以解決路途遙遠續航不足的問題。
如今的小轎車在農村中已經頗為普遍了,但農民出行的主要工具還是電動車。畢竟它可以適應著各類人群,就連老人都可以騎著出行。只需要充電就可以實現遠距離的駕駛,出行的成本相比更低一些。在到達目的地后,不需要擔心沒有車位的問題,只要正常的行駛,交警也不會找麻煩。
如果說電動車有缺點,應該就是續航方面,出行20公里左右電量可能就會損耗完畢,此時需要及時的充電才行。但充電需要有一定的過程,往往一夜才能確保充滿電。每天下班之后,很多人都會給電動車充電,這樣第二天才能順利的出行。
有人卻問了,電動車“隨時充”和沒電再充,哪個更傷害電池?聽聽內行人怎么說。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所謂的“隨時充”,其實就是在電動車還有余電能的基礎上去充電。這樣就可以避免第二天的出行受到影響,如果上班途中沒有電,那麻煩可就大了。況且等到完全沒有電了,等待充滿電的時間比較長,出行就會變得不方便。
有人選擇“沒電才充”,他們認為用完了充電,可以減少電池的充電次數,不會對電池造成太大的影響,可以延長使用壽命。畢竟一塊電池并不便宜,需要好幾百元,如果隨時充的話,可能在一兩年內就需要換上新的電池。
對這個問題,修理師傅表示,電動車上所使用的電池,并沒有進行精密化的加工,生產的成本很低,這樣就意味著電池的質量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好。
如果頻繁的給電池充電,它的壽命就會大大減少,續航的能力也會逐步的降低,用上2年可能就要報廢。不過也不能等著電動車完全沒電的時候充,這樣也會對電池造成損害。
可見隨時充電的方式并不科學,會影響電動車的續航,壽命也會有一定的損傷。如果平日里不出遠門,比如說接送孩子、趕集、下農田等,此時就可以等到電量還有30%的時候再充。
如果是上班族且路途比較遠的話,可能就要考慮“隨時充”了,盡量別影響工作。農民朋友,你們怎么看呢?
上一篇:氫燃料電池所面臨的硬傷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