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688次 | 2019年06月05日
未來動力電池的發展前景如何?
燃料電池在更高的能量密度以及快速充電上有優勢,可隨充隨用。“但是氫燃料電池也有劣勢,比如在汽車突然加速變功的過程中,不能快速加速,同時能量不能回收。”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邱新平告訴記者。
氫燃料電池的壽命,國際上最好的在5000小時。理想狀況下,以一輛車百公里時速計,可行使5000小時,里程即為50萬公里。“在使用過程中燃料電池的性能會衰減,不潔空氣污染催化劑將影響壽命。”邱新平稱。
在安全性上,氫燃料電池也并非完美無瑕,可能會發生泄漏爆炸,且爆炸的威力很大。“尤其要做好全面系統的防護,要考慮到任何惡劣條件狀況,防患于未然。”邱新平進一步表示,“就成本而言,氫燃料電池并不便宜,貴就貴在關鍵部件,如全氟膜、鉑催化劑等。”
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秘書長劉彥龍在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不管是在基礎研究還是產業化中,日本燃料電池都是發展比較快的,盡管相比10年前已經下降了80%之多,但是目前的價格還是偏高。此外,建設加氫站建設成本也不低,還要考慮運輸成本、建設成本以及氣體安全性等各方面因素。”
相比之下,雖然目前的鋰電池在能量密度和快速充電上,與氫燃料電池相比存在差距,但在快速變功上擁有優勢。同時,隨著“到2020年動力電池模塊的能量密度達到300瓦時/千克”被政府和業界作為下一段發展目標提出,各方也在致力于提高鋰電池的能量密度。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不可否認,現在鋰電池存在安全性隱患。“但是,隨著人們對鋰電安全認識的深入,在電池單體技術、電池系統等多層面對電池進行防護管理,在3-5年內解決鋰電池安全問題,我們有信心。”邱新平說。
據記者了解,鋰電池除了在上述硬件性能上有待突破,在軟件的電池管理系統(BMS)也落后于國際同行。以特斯拉電動車為例,其電池管理系統最多可串聯起8000多節鋰離子電池,保持電池的一致性、穩定性和充放電的安全性,所以特斯拉的續航里程可以達到350公里。而目前國內的電池系統最多也就串聯起2000多節。在系統集成技術上的差距也需努力追趕。
未來可能的技術路線
為推動中國動力電池取得革命性突破,2月下旬工信部表示,將投資5億元、聯合9家企業組建動力電池研究院。那么未來中國動力電池的技術路線是什么?
此前不少接受記者采訪的專家認為,考慮到電池行業周期長,技術累積和突破需要較長時間。“因此動力電池要取得革命性突破,難度不小。預計5-10年內還將以鋰電池為主,向第三代鋰離子電池發展。”
“今后10年內,不管是鋰電池還是燃料電池都有機會,5-10年內還將以鋰電池為主,如鋰硫、鋰空電池是未來研究的方向,需在負極材料、正極材料以及電解質上下功夫。20年之后,我個人認為燃料電池將成為大趨勢。”邱新平表示。
“盡管氫燃料電池在日本成本降低很多,性能提高了不少,但從研發層面而言,國內的技術積累還是存在不小的差距。”中科院電工所儲能技術研究組組長陳永翀對記者坦言,“現在討論未來動力電池的技術發展路線,更多的還是局限在電池材料的選擇上,如磷酸鐵鋰、三元鋰等,但這不能在根本上解決問題,應立足于電池的大結構研究,立足于安全性大幅提升、成本大幅下降、系統循環壽命大幅延長上,開發新型動力電池。”
“未來動力電池的技術路線還是要根據市場來定,只要是安全快充、成本低、壽命長的電池都應該鼓勵發展。”同時,陳永翀進一步表示,“我們要立足基礎科學,看準方向后持續研發,不要忽冷忽熱,也不能隨風倒,從技術研發到產品實現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
國內動力鋰電池發展迅速
近兩年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呈井噴式發展,帶動了動力鋰電池需求快速增長。以2015年為例,全年累計生產新能源汽車37.9萬輛,同比增長4倍。根據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以及各公司公告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國內動力電池產量約16吉瓦時,預計今明兩年新投產能20吉瓦時,2016年年末將達到32吉瓦時。
與電動汽車的火爆相呼應的是,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三大動力電池產地。動力鋰電池產業鏈成為2015年募投最為密集的領域,比亞迪、杉杉股份、德爾家居、大東南、贏合科技等上市公司紛紛定增投入鋰電池產業鏈,動力鋰電池產能極大擴充。
同時,國際動力鋰電池巨頭也紛紛進軍中國。僅在2015年,就有三星SDI在西安建廠、LG化學在南京建廠以及松下在大連建廠等。
此外,1月12日,汽標委電動車輛分標會審定通過,中國第一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國家標準——《車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拆解規范》和《車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余能檢測》,這標志著我國動力電池回收、循環再利用規范化、標準化提上日程,這給新能源汽車和動力鋰電池市場帶來利好。
上一篇:氫燃料電池汽車應用前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