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850次 | 2019年07月10日
電池之王大決戰:寧德直道領跑,松下漂移追身
眾所周知,長續航已成目前電動車市場的第一標準。
而在如今的市場環境下,高端車型要拼續航,就必須搭載更高能量密度的動力電池。因而,新能源車型的“里程競逐”背后,挑戰的實際上是動力電池廠商的工藝極限。
根據精選君了解的最新數據,2018年,寧德時代與松下獨占全球汽車動力鋰電池出貨量前二。
那么,隨著全球新能源市場的蓬勃發展,這兩家占據了全球市場近50%份額的電池供貨商,誰將更有機會成為最后的“電池之王”?
松下:后發制人的彎道漂移
在以匠人精神聞名的日企中,松下絕對算得上是個“異類”。
1992年,索尼率先發明鋰離子電池,自1931年就開始生產干電池的松下嗅到商機,跟隨其后迅速在1994年啟動鋰電池研發量產。
到了1998年,松下生產的18650圓柱電池已經在世界各大筆記本電腦上實現批量裝配。但不同于索尼在家電領域的止步不前,松下選擇通過跨界將這款電池發揚光大。
而這個領域,就是汽車領域。在索尼發明鋰電池的同年,松下就已經為電動車打造了初代鎳氫電池。
而真正幫助松下在汽車領域實現突破性進展的,除了索尼奉上的技術大禮,還要感謝另一位“貴人”——豐田。
1993年,由豐田出資80.5%,松下出資19.5%的松下電動汽車能源株式會社成立;1997年,全世界首輛混合動力汽車豐田普銳斯問世,搭載的正是松下制造的方形鎳氫電池。
隨著2013年“日本重振戰略”將氫能源提到國策層面,豐田放棄純電方向,在回到混動路線的同時,開始全力研發氫能源車。
因此,兩大新老勢力的就此“和平分手”,松下主力轉而開始為特斯拉量身定制純電方案,業余仍繼續為豐田提供混動方案。
自此,松下獨霸業界的圓柱電池工藝與特斯拉笑傲江湖的BMS電控技術開始了天作之合,共同開啟了新能源車的純電時代。
在共同打造了驚艷世人的Model S與Model X系列后,松下的動力電池工藝在Model 3上登峰造極。
如臻化境的松下電池+天衣無縫的特斯拉電控+“便宜大碗”的Model 3,一切看來都如此美好,為何松下要在此時萌生退意?除了馬斯克抱怨的產能問題可能存在以外,精明的松下顯然也有著自己的算盤。
如今,雖然松下仍保留部分與特斯拉合作的事業,但繼續激進投入已幾無可能;同時,隨著中國大連/蘇州工廠建成投產、中國市場補貼完全退坡鐘聲臨近,松下的業務重心將逐步回撤亞洲,并重點進攻中國市場。
從模仿索尼到合資豐田,再從專精混動到牽手特斯拉成就純電之王,松下電池之路的每一步都體現了精準老辣的擇時眼光。
在與特斯拉聯手締造了電動傳奇之后,再次顯露戰略“漂移”意圖的大阪商人,可能已再次先于世人一步,看到了特斯拉的窮途末路。
寧德時代:政策東風的直道超車
寧德時代初創于2012年,剛一成立便與華晨寶馬達成合作,即有關于寶馬新能源汽車品牌的高壓電池項目。
2014年,在前一年全年銷售額僅有5億元的背景下,正是與吉利敲定了一筆15億元的合作,才讓寧德時代2015年業績成倍增長,也換來了先期的發展機會。
寧德時代與寶馬的合作項目,讓其奠定了基礎,而與吉利的合作,便是一飛沖天的起始點。
隨著時間走到了去年7月,在柏林總理府,寧德時代創始人曾毓群坐在了簽字桌前,在中德兩國總理的注視之下,面帶笑容地簽下那份寧德時代和德國圖林根州州政府的投資協議。
這意味著,寧德時代已經把版圖擴張到了“汽車工業起源”的德國。
而在過去的2018年,曾毓群案頭的合作協議真是有厚厚一沓了:大眾、奔馳、上汽、廣汽、東風、北汽、奇瑞......車企大佬們一個趕著一個的要和寧德時代結為“親家”。
近日,寧德時代更與沃爾沃簽下億元訂單。
據精選君不完全統計,寧德時代“朋友圈”車企數量已超20家。可以說,與松下善于擇時的打法不同,寧德時代的成功更多依仗的是中國新能源市場的地利人和。
毫無疑問,作為一家以研發為核心競爭力的本土企業,7年做到業界銷量冠軍的寧德時代無疑已足夠優秀。
但疑點在于,公司如今的優秀程度能否在2021年中國補貼完全退坡后,應對來自松下、LG與三星等外資電池廠的正面沖擊——接下來的1年半,將決定寧德時代在能否在未來保住“霸主地位”。
精選君有話說
作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國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規劃給出了一份誘人的時間表:根據中國《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要求,2025年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量要達到700萬輛。
而放眼國際,隨著英美德等國陸續推出燃油車禁售時間表,2025年之后陸續有國家禁售燃油汽車,必然導致新能源汽車特別是純電動汽車的需求量大增,全球動力電池需求量也將大幅提高。
面對如此龐大的需求量,電池廠商率先爭取“友軍”打下地基顯得至關重要。
目前,寧德時代正在通過與包括一汽、上汽、廣汽在內諸多車廠的合資綁定來深挖“護城河”。
與此同時,公司在研發層面與松下能量密度的差距也仍需發力填補,前提當然是守住安全性的底線。
上一篇:蔚來“嘗鮮”碳纖維Pack殼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