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3191次 | 2019年07月18日
中材科技擬9.97億控股中鋰新材
7月15日,中材科技(002080)發布公告稱,公司擬與長園集團及湘融德創向湖南中鋰新材料有限公司(簡稱中鋰新材)合計增資11.37億元。其中公司出資9.97億元,長園集團出資0.26億元,湘融德創出資1.14億元。
增資后,公司持有中鋰新材60%股權,中鋰新材成為公司控股子公司;長園集團持股由90%降至30%,湘融德創持有10%股權。
資料顯示,中鋰新材成立于2012年,主營鋰電池濕法隔膜,擁有三個制造基地,已規劃24條鋰電池隔膜生產線,規劃總產能12億平米。截至2018年底已投產12條線,設計產能4.8億平米;2019年將新投產4條線,產能達到7.2億平米;2020年擬再建成4條線,產能達到9.6億平米。
長園集團表示,本次交易預計形成投資損失約5.71億元。自公司收購中鋰新材以來,提供了大資金支撐其產能擴充的需要。當前公司面臨著較大資金壓力,無法繼續支持中鋰新材后續經營發展,同時需盤活資產,回籠現金。
長園集團公告顯示,2018年度扣非凈利同比減少17.83億元到21.01億元,同比減少280%到330%,計提減值準備總金額為12.92億元,其中商譽減值準備84402.78萬元。不難看出其資金鏈正在面臨極大的壓力。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而中鋰新材與長園集團的兼并購過程也是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2016年8月,長園集團向中鋰新材增資1億元,增資完成后持有中鋰新材10%的股權。
當年計劃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方式收購中鋰新材剩余90%的股權,隨后因雙方收購價格不統一而又終止了收購。
2017年7月再次斥資19.2億元收購中鋰新材80%的股權
至今再次讓出控股權,回轉智能電網和工業智能化領域。在這樣反復兼并購的過程中,不難看出長園集團在進入鋰電行業的猶豫和搖擺不定。
另一方面,中鋰新材自身也存在難言之痛。
據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調研數據顯示,目前,濕法隔膜領域呈現出“一超多強”的市場格局,趨于集中,排名前五的企業占據了67%的市場份額,競爭激烈。同時,隔膜價格自從國內實現量產以來一直呈現價格下行趨勢。2018年濕法隔膜及干法單拉隔膜價格降幅超過40%。
長園集團2018年度報告顯示,中鋰新材2018年實現銷售收入20,758.20萬元,除了市場的影響,還因計提沃特瑪款項壞賬準備等原因出現較大虧損。對于中鋰新材的存貨計提減值準備為5821.32萬元(含沃特瑪抵債電池減值3589.74萬元和電池隔膜減值2231.58萬元),擬計提商譽減值準備為4.83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長園集團收購中鋰新材的途中,金冠電氣也曾摻與一腳,試圖同時收購中鋰新材和鴻圖隔膜,然而之后只選擇了后者。發展至今,中材科技應是中鋰新材的第三任“大腿”。
兼并購熱潮的背后是國產隔膜市場熱,資本退潮也是如此。
不過中材科技與長園集團和金冠電氣不同,是一家特種纖維復合材料領域的高新技術企業,早在2011年,中材科技就投建了720萬平米鋰電池隔膜中試線,其鋰電池隔膜業務去年實現營收,同比增長83.81%。8年的耕耘,絕不是冒冒然就闖進。
中材科技子公司中材鋰膜還擬投資15.47億元在滕州建設“年產4.08億平方米動力鋰離子電池隔膜生產線”項目。
剔除沃特瑪,現如今寧德時代已成為中鋰新材最大客戶,且已成功開發7μm、5μm產品,已完成多家電池廠家量產開發,批量供貨的客戶有寧德時代、比亞迪、蕪湖天弋、天津力神、東莞凱德和億緯鋰能等。在產品方面,中鋰新材推進涂覆膜客戶開拓,量產交貨客戶有深圳雄韜、江蘇春蘭等。
中材科技控股中鋰新材之后,雙方會形成如何的協同效應、能否在濕法隔膜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高工鋰電將持續進行跟蹤報道。
上一篇:磷酸鐵鋰電池使用注意事項有哪些?
下一篇:住友化學15億元投鋰電耐熱隔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