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215次 | 2020年03月27日
控股中鋰 中材科技披露隔膜戰略
日前,中材科技(002080)擬以增資入股的方式以9.97億元收購湖南中鋰60%股權,讓湖南中鋰成為公司控股子公司,目前該項目已獲長園集團股東大會和公司董事會審批通過,增資協議生效。
針對該事項,在增資收購湖南中鋰電話說明會中,中材科技總裁、中材鋰膜董事長劉穎,副總裁、董秘陳志斌,湖南中鋰總經理高保清對公司隔膜產業戰略及湖南中鋰相關情況進行介紹。
中材科技表示,公司大股東為國企中國建材,其重點發展的新材料產業目標是世界首位,對于隔膜產業,我們戰略也是要做第一,這也公司貫徹深入落實集團新材料戰略的要求。按照該要求,公司提出了一體兩翼戰略,湖南中鋰和中材鋰膜同步拉伸產品已形成優勢,戰略匹配。
交易完成后,中材科技各種優勢資源的匹配,包括技術、管理以及資金等,將會極大促進湖南中鋰發展。鋰電池隔膜未來市場空間巨大(百億平米級別),雙方合作將會迅速形成行業領先優勢,在技術、管理以及市場形成協同效應,確保實現中國建材集團在隔膜領域戰略布局。
高工鋰電了解到,中材科技從2011年就開始切入鋰電池隔膜,2013年投資1.07億元建設“年產2000萬平方米鋰電池隔膜生產線”項目,此后多年不斷進行擴建產線擴充產能。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目前,中材科技子公司中材鋰膜已建成4條雙向同步拉伸濕法鋰電池隔膜產線,產能達到2.4億平米/年,配套涂覆產能8,000萬平米/年,已通過國內外戰略客戶的測試及認證,并獲得量產訂單。
中材鋰膜還負責投資15.47億元在滕州建設“年產4.08億平方米動力鋰離子電池隔膜生產線”項目。該投資項目涵蓋6條單線產能6800萬平方米/年的鋰電池隔膜基膜生產線、10條涂覆隔膜生產線,合計產能4.08億平方米/年(含2億平方米涂覆隔膜)。
不過從中材科技2018年度報告來看,其2018年鋰電池隔膜業務營收5428萬元,同比增長83.81%,然而僅占總營收的0.45%,還是其玻璃纖維制品業務及風電葉片業務占大頭。
整體來看,目前國內的隔膜市場面臨著巨大壓力,市場格局“一超多強”,價格下行趨勢不可阻攔,從本次收購湖南中鋰來看,中材科技或是覺得自己單個悶頭干不行了,從而另尋新出路。
湖南中鋰成立于2012年,主營鋰電池濕法隔膜,2013年引進日本東芝生產線(東芝部分設備用于日本部分隔膜企業)。
工藝上,湖南中鋰采用的是濕法異步拉伸工藝,從2015年產品投向市場,早期面向沃特瑪等,得益于沃特瑪當時其進展和發展,度過了技術進步的早期進程。
關于技術路線,中材科技表示,湖南中鋰是異步拉伸,中材鋰膜是同步,兩種路線互不矛盾。現階段異步拉伸是主流路線,但未來鋰電池隔膜的發展趨勢是越來越薄,同步拉伸競爭優勢已逐步凸顯出來,將會是未來產線技術發展方向,極具競爭力。
收購湖南中鋰之后,中材科技將同時具備濕法同步+異步拉伸雙技術路線,產品能夠滿足客戶多層次需求,加速進口替代。
產能方面,到2018年底,湖南中鋰隔膜產能達4.8億平米,擁有湖南常德、寧鄉、內蒙三個基地,具備生產條線12條線,4條線即將投產(2條線調試中,內蒙2條線9月中旬投產),到年底產能達到7.2億平米,2020年將再建成4條線,總產能達到9.6億平米。2021年4條線,規劃總產能12億平米。
客戶方面,湖南中鋰已進入CATL、ATL、億緯鋰能等國內主流電池廠商供應體系;國際市場重點跟蹤韓國市場,日本客戶還處于送樣。
三星:已完成第一輪審廠,目前進行緊密技術交流和樣品評估階段,完成前期商務談判工作;
SK:產品測試結束,產品開始小批量供貨,產品出口到韓國、匈牙利等。2019Q4開始會大批量供應;
LG:共同研發產品,預計明年下半年開始有階段性成果。
關于隔膜成本問題,隨著產能的釋放、工藝優化良率持續提升,成本持續下降過程中,最大的空間是產能利用率和良品率的提高,隨著后續生產線線陸續投產,成本將進一步下降。目前成本在濕法隔膜行業屬于較低水平。
中材科技上半年預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6.15億元—6.92億元,同比增長60.00%—80.00%,其中滕州鋰電池隔膜新生產線運轉情況良好,產能釋放,實現批量銷售。
中材科技認為,湖南中鋰的出貨量較去年大幅度提升,整體上半年出貨與去年全年量相當,將會積極影響公司業績。隔膜產業現階段,中材科技的首要戰略目標是,在這兩年行業洗牌過程中,依托國企優勢,迅速擴張產能,提升客戶份額。
上一篇:儲能應用市場空間,究竟有多大?
下一篇:鎳金屬或在五年內供不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