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141次 | 2018年05月21日
中利集團百億收購案提速
揮別長信科技后,深圳比克動力電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比克動力”)與江蘇中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百億收購進入加速車道。
5月4日,中利集團發布公告宣布,公司擬以自籌資金3.5億元收購西藏浩澤商貿有限公司持有的比克動力3.41%的股權。這是中利集團自2月底宣告收購比克動力后的第三次增資,而截至此次公告,其持股比克動力達到8.29%,一躍成為比克動力第四大股東。
可見,在中利集團進入業務戰略升級的啟動之年時,這單由電纜光伏企業跨界聯合三元鋰動力電池強企的最大規模并購案,將有望加速完成,而對于身處競爭加劇的動力電池行業中的比克動力而言,其也將借由并購,曲線實現對資本市場橋梁的搭建和對接。
對此,中利集團于公告中表示:“進一步收購比克動力股權,有利于公司擴大對比克動力的影響力,深入布局新能源動力電池行業,是實現公司長期布局新能源行業發展戰略的必要行為”。
中利拓展新能源業務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時代周報記者查閱公告獲悉,中利集團在此次增資之前,分別于今年2月7日和4月3日先后向比克動力增資3億元和2億元,相應獲得比克動力2.93%和1.95%股權,而截至本次公告增資,累積持有比克動力8.29%。
據此,按照比克動力最新股東名單,中利集團已經成為第四大股東,僅次于第一大股東深圳市比克電池有限公司(持股33.37%)、西藏浩澤(17.66%)和長信科技(8.34%)。值得注意的是,除第一次增持是直接增資外,中利集團隨后兩次增持均從比克動力第二大股東西藏浩澤手中受讓股份。
然而,在此之前,中利集團于2月3日披露了《關于籌劃重大事項的停牌公告》,并于2月24日公告,公司擬斥資100億元收購比克動力股份,并已與深圳市比克電池有限公司、西藏浩澤商貿有限公司簽署《股權收購意向協議書》。
一方面啟動近年來動力電池行業中最大規模的收購案,另一方面在四個月的時間里三度增資比克動力,在業內看來,中利集團如此大手筆雙管齊下押注比克動力,足見其對于布局新能源業務的決心。
據了解,中利集團前身為常熟市唐市電纜廠,成立于1988年,公司主要從事光、電纜全產業鏈制造、光伏新能源、特種通訊設備三大業務。通過自主研發、生產、自建營銷渠道從而創立“中利”及“騰暉”品牌。公開數據顯示,中利集團2017年度公司合并報表口徑實現營業收入194.1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1.94%。實現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為3.06億元,較上年同期相比增長311.49%。
值得注意的是,中利集團營收的上漲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光伏行業,尤以扶貧電站開發建設(EPC+分布式)營收突出。據中利集團2017年年度報告顯示,光伏行業全年營收111.22億元,以57.29%的比例遠超通信行業、特種通信設備、光棒光纖及其他行業的營收占比,其中,扶貧光伏電站的營收為30.87億元,占比15.9%,僅次于占比最大的光伏電池片及組件(24.17%)。
然而,光伏行業在成就中利集團亮麗業績的同時,也帶來公司應收賬款的增高。3月5日,深交所就中利集團2017年應收賬款偏高的問題下發問詢函,對此,中利集團3月13日作出的回復指出,中利集團金額較大的6筆應收賬款累計金額為50.33億元,應收賬款保持較高水平是因為2017年“消缺”工作未完成及光伏扶貧項目回收周期較長的影響。
雖然,中利集團在公告中表示,由于光伏電站回收周期普遍較長,因而應收賬款保持較高水平具有合理性,但在整個光伏行業產能急劇擴張,出現局部產能過剩、產業鏈發展不均衡等現象的當下,中利集團顯然也不希望將公司的業績增長僅放在“一個籃子里”。
對此,中利集團在2017年年度報告中表示,2018年是公司業務戰略升級的啟動之年,公司在通信、光伏產業板塊做優做強的基礎上,持續加大對新能源動力電池等新領域的投入,積極推動企業的業務延伸和產業升級,圍繞“產業、資本、品牌、創新”四個維度穩健有序推進。
比克動力曲折并購
不過,中利集團與比克動力的重組之所以為業界關注,除了光伏企業跨界布局動力電池領域,以及重組的資金規模相當之大以外,當然還因為這樁重組中另一極具戲劇化的主角—比克動力一波三折的并購的曲折之路。
據悉,2016年,力合股份全資子公司曾擬出資3億元參與比克動力的增資,增資完成后公司將持有比克動力3.33%的股權。但鑒于各方就合作細節未能達成一致,公司擬終止投資比克動力。
2017年3月,長信科技披露擬67.5億元收購比克動力75%股權的預案。到今年1月30日晚長信科技公告,鑒于目前新能源汽車行業出現的新情況、國家對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調整變化,公司決定不再啟動重組和增資比克動力事項。
事實上,早于2016年4月,長信科技就在2015年業績說明會上表示:“理論上在2016年8月30日這個節點后,將啟動重組比克動力的計劃。雙方目前就重組相關條款已基本達成共識,預計將以‘股份+現金’的支付方式收購比克動力電芯、電池PACK相關資產,目標是2016年實現業績并表。”
雖然,從目前的形勢來看,長信科技暫時要與比克動力揮別,但力合股份、長信科技和中利集團接連相中比克動力的原因,不外乎是對于動力電池未來前景的看好。實際上,作為當前大熱門的三元動力電池技術領先者和最積極的擴能企業,處于動力電池風口的比克動力對于資本而言并不缺乏吸引力。
據悉,比克電池是集鋰離子電池、電動汽車、電池回收三大核心業務為一體的國際領先的新能源企業,比克動力是其旗下業務之一,與眾泰、奇瑞、華晨寶馬、吉利、一汽、宇通等車商有合作關系。
根據第三方機構真鋰研究的數據,2017年比克鋰電池裝機1.5GWh,在國內占比4.34%,排名第五,僅次于CATL、比亞迪、沃特瑪、國軒高科。2016年比克動力實現營收23.91億元,凈利潤4.51億元;2017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6.41億元,凈利潤2.77億元。
此外,根據2017年比克十五周年慶典上披露的“未來五年發展戰略”,比克到2020年戰略發展目標是成為綠色鋰電生態鏈的行業領導者,并進入中國鋰電池企業綜合實力前三名。同時,比克提出與市場相適應的擴產計劃,2017年實現8GWh產能,至2020年完成15GWh產能的部署。
可見,中利集團接連增資比克動力,瞄準的是在未來新能源汽車發展中舉足輕重的核心板塊及核心企業,持續的加碼有助于其最終拿下這一戰略高地。對于比克動力而言,在寧德時代閃電IPO、動力電池行業進一步集中下,獲得資本市場支持的比克動力,將儲備更多的彈藥備戰行業的大洗牌之戰。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中利集團今年5月4日披露的重組最新進展顯示,“截至目前本次重大資產重組方案仍在進一步論證中,尚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下一篇:科力遠燃料電池大巴6月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