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727次 | 2018年08月06日
新能源汽車股比限制正式取消 專用車、新能源汽車成擴大開放排頭兵
一個月前(6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發布了《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8年版)》,一個月后該負面清單正式施行,同時,《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17年修訂)》中的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廢止。
《2018年版負面清單》由原來的63條減至48條,共在22個領域推出開放措施:一是大幅擴大服務業開放,二是基本放開制造業,三是放寬農業和能源資源領域準入。其中在汽車制造領域,7月28日起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以及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這與此前發改委發布的汽車合資股比開放時間表基本吻合。
專用車、新能源汽車成擴大開放排頭兵
時值我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專用車和新能源汽車成為我國汽車產業擴大開放的排頭兵。有分析指出,從整個股比限制放開的順序可以發現,我國對汽車行業合資股比限制的取消實則是由強至弱的順序放開。選擇以專用車市場、新能源汽車市場為切入點,就是從實力強的一側開始改革。
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專用車產量160萬輛,同比增長38.7%;而同期,我國整體汽車市場產量2812萬輛,同比增速僅3.2%。目前,該市場主要掌握在一汽集團、東風汽車、中國重汽等國有企業集團手中,外資企業在此領域相對處于劣勢。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因此從專用車這一細分市場開始切入,放開合資股比限制,既不會對專用車市場格局的產生影響,又能逐步開啟整個行業放開合資股比限制的步伐。